网站导航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爆炸长崎瞬间变成一片火海(视频)

时间:2024-02-11 来源:新闻中心

  广岛事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的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1945 年夏,日本败局已定。美国总统杜鲁门和美国政府想尽快迫使日本投降,也想以此抑制苏联,选定日本东京、京都、广岛、长崎、小仓、新泻等城市作为投掷 的备选目标。

  此前,美国、英国和中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6日和9日美军对日本广岛和 长崎投掷。2010年8月,美国决定派遣驻日大使罗斯出席“和平纪念仪式”。这是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后,首次派高官到日本参礼。

  广岛是日本本州西南部广岛县首府所在地,南临濑户内海的广岛湾,面积740平方公里。广岛1589年建城,1889年建市,自19世纪中叶逐渐发展成为军事重地。广岛市内河川纵横,素有“水都”之称。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

  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一架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小男孩”是一颗 铀弹,长3米,直径0.7米,内装60公斤高浓铀,重约4吨,梯恩梯当量为1.5万吨。炸弹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广岛市的 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15万人当日死亡,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城市化为一片废墟。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核武器用于实战,广岛成为 第一座遭受轰炸的城市。

  据一些史料记载,8月9日凌晨3点49分,两架 B—29 轰炸机和两架侦察机从美国提尼安空军基地的跑道上飞快地掠过,向轰炸飞去,当它们到达小仓上空时,天空中阴云翻滚,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目标,结果机长威内斯 驾驶飞机,用了 45 分钟时间在小仓上空来回飞了三次,最终决定放弃轰炸小仓而飞向第二目标长崎,长崎上空同样是云雾重重,但是这一次飞机是不可能带着核弹返回的,于是临时决 定采用雷达轰炸,当飞机做好了投弹准备的时候,空中的云雾突然散开了,天空中出现了一个清朗的大洞,轰炸员比汉透过这个大洞,看到了山谷中的一条跑道时, 就果断地把两颗核弹投了下去……

  事后美国战略轰炸统计局估计,约有万人死亡,6万人受伤。对于这次轰炸,美国方面从始至终保持沉默,没有做过任何说明和解释,只有格罗夫斯在事后听到伤亡人数 时说:“这一个数字比我们原来估计的要少得多。”这就证明了美国方面原来估计的数字,是两颗同时爆炸的死亡数字,而事实上只爆炸了一颗。

  当时日本长崎的防空报告准确地记录下了这一情况,日本长崎知事致防空总本部长官、九洲地方总监、西部军管区参谋长的报告写道:“本日10时50分B—29 两架,自熊本县天草方向北进,经岛原半岛西部橘湾上空入侵长崎市上空,11时2分投下附有降落伞新型炸弹2个。”

  许多人由此认为,是投下了,但它们落地之后的情况却是许多人都没有想得的:这两颗中只爆炸了一颗。

  由于爆炸的这颗,偏离目标约2000米,所以较之广岛被害程度极轻,很少发生死亡与倒塌房屋事情。另一颗未爆炸的,并没有受损,接到报告 后,日军大本营立即派人将这颗没有爆炸的严密看管起来。这可谓是天赐良机,日本虽然遭到了美国的轰炸,但同时也因祸得福,得到了一颗, 若条件可能,日本也可以造出自己的。可是日本成为战败国已成定局,而且帝国大学的原子加速器已遭到了美国飞机轰炸的破坏,要制造已不可能 了。后来,日本人从关乎民族利益考虑,决定将交给苏联。

  据说当时日本将那颗没有爆炸的交给苏联时,苏联还对日本作出过某些承诺。由于苏联已经从参加过美国试验的英国科学家法拉奇那里得到了美国原子 弹试验过程中重要的科技情报,又从日本人手里得到了这颗没有爆炸的的实物,加上苏联人的聪明才智,很快就在1949年8月29日4时,首爆炸成功了 苏联第一颗。

  丘吉尔回忆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打算用可怕的空中轰炸和大量军队的进攻来打击日本本土。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他们拼命抵抗,直到战死。 不仅是对阵作战如此,而且在每一个洞穴里,每一条壕沟里都是这样。我心中有着冲绳岛的可怕情景,有好几千日本士兵不愿意投降,等他们的指挥官行完切腹礼 后,站成一排,拉响手雷炸死。要一个一个地消灭日军的抵抗,一寸一寸土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

  马歇尔将军也作了一个令人沮丧的估计,他说在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投降,可能要牺牲50万美国军人的生命。可是,出现后,这一切都改变了。7月17 日凌晨,陆军部长史汀生带着的机密电报来见国务卿贝尔纳斯,他说:“我们该向日本人提出可能使用的警告,在保留天皇的前提下,促使他们投 降。”然而,贝尔纳斯对史汀生的建议不屑一顾。

  同贝尔纳斯相反,当史汀生把这一条消息告诉丘吉尔后,首相得意洋洋,“这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了。”丘吉尔眼里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喜悦:“看来,我们一夜之间就已经有把握缩短东方的流血战争了。”

  史汀生走后,丘吉尔意犹未尽,忽然想起要去参观弗里德里希大帝的无忧宫。很快,车子便开到无忧宫。其实,丘吉尔并非真的想参观无忧宫,仅仅是一时的冲动 而已。丘吉尔只用了15分钟就参观完了。丘吉尔站在大厦里,眼睛盯着五光十色的地板,仿佛心不在焉。此时,丘吉尔的思绪早已飞到波茨坦会议上了。

  尽管波茨坦会议主题是处理战后欧洲和德国的一些重大问题,但是,有关对日作战问题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会议期间,苏、美、英三方围绕日本投降的条件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7月17日晚,斯大林神秘兮兮地对丘吉尔说:“在我们来波茨坦之前,日本大使送给我们一份日本天皇发来的电报。尽管电报没有说是给谁的,但我想,要么是给我的,要么是给加里宁主席,或者苏联政府其他什么人。电报说,日本政府不能接受无条件投降。”

  第二天,丘吉尔在同杜鲁门总统共进午餐的时候,提起了这件事情。杜鲁门轻描淡写地回答说:“我已经知道了,这仅仅是日本人的一种试探性议和。”但是,杜鲁门迷惑不解地问丘吉尔:“斯大林为什么没有告诉我呢?”

  “斯大林也许不想因此而影响美国”,丘吉尔说:“我敢保证,我们英国人是愿意打下去的,直到日本投降。”

  不过,丘吉尔也担心,“如果盟国强迫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话,美国可能会蒙受巨大的牺牲,而且英国也将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接着,丘吉尔便用商谈的口气对杜 鲁门说:“关于日本投降的条件,能不能换一种方式表达?我们既能够获得和平与安全,又能给日本人保全一点面子,不至于使日本军人的荣誉扫地。”

  “不!一定要坚持让日本无条件投降。”杜鲁门断然拒绝了丘吉尔的建议。杜鲁门这样做,自然有他的想法。只有坚持让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可能会继续打下去。那么,美国就有理由投放,从而迫使日本向美国投降。

  当听到丘吉尔提起日本军人的“荣誉”问题时,杜鲁门有点不耐烦了,他对日本袭击珍珠港一直耿耿于怀,以至于他直截了当地对丘吉尔说:“珍珠港事件以后,日本军人已无什么荣誉可言了。”

  还在5月份,美国助理国务卿格鲁起草完波茨坦公告草稿后,史汀生打算加上保存“现王朝下的君主立宪制”这句话,以此作为日本投降的条件。但后来,杜鲁门将其删掉了。

  美国负责研制的专门委员会在试爆之前曾建议:“在条件具备时,应立即使用对付敌人,而且不必向对方发出警告。”至于轰炸目标,委员会建议选择在“能够造成巨大破坏力的地方”。

  当时,美国人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威胁敌人。一是作为技术上的武器,如在荒岛上投放,以威慑敌方,但这很难结束战争;二是军事上的武器,直接打击敌 人。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我们一定要用袭击敌人。”至于何时在啥地方投放,那是美国总统决定的事情了。

  杜鲁门在谈到的用途时,把它看作是一种纯粹的武器。他直言不讳地说:“我认为是一种战争武器,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能够正常的使用它。”

  在波茨坦,当杜鲁门把他的这种想法告诉丘吉尔时,这位首相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如果有助于结束战争,我主张运用它。”